春节传统习俗知多少
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,正如西方的圣诞节一样,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,从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起就进入春节了。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前几日直至来年的正月十五,随着中国的现代化,一些传统习俗至今仍被保留,但有些习俗却无人问津。
大年初一,金鸡报晓,年初一正式来说应该从大年三十晚零点开始,放鞭炮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传统,鞭炮声要够响才能驱赶年兽。年初一最重要的是给家中的长辈拜年,然后长辈会给家人、小辈压岁钱,以红包的形式表示祝福,希望能压住岁月的脚步以及来年的挑战。
大年初二,金犬报春,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给自己的父母和亲朋好友拜年,而在以前传统中,嫁出去的女儿很少有机会回娘家。
正月初三,肥猪拱门,也称为“赤狗日”,“赤狗”的字面意思是红色的狗,传说中的赤狗是“暴怒之神”,出门做客或有客上门都认为是不吉利的。民间亦传说初三是“老鼠娶亲日”,所以人们一般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扰乱了老鼠们的婚礼。
俗语三阳开泰就和正月初四有关了,好的开始意味着有一个幸福的结局,根据民间说法,初四也是迎灶神的日子,在这一天灶神会回来检查每户家庭,所以人们该待在家中。
正月初五,艮牛耕春,也被称为“牛日”,据民间说法,正月前七天分别被叫做鸡日、狗日、猪日、羊日、牛日、马日和人日,在中国神话中,女神女娲在创造世上众生时,先造了前六种生物后造人。初五也是财神的生日,人们会在这天好好摆一桌酒菜,这天也被俗称“破五节”,也就是破五的意思,根据习俗,在这一天很多新年禁忌可以被打破。
正月初六,马到成功,根据传统,人们通常在这一天送走穷鬼,为赶走它,人们通常会将破旧衣服、垃圾和其他脏东西丢弃,希望这样做能送走穷困迎来新一年的美日子及好运。
正月初七,人寿年丰,通常被称为“人日”,在中国很多地区,人们在这一天会吃象征着长寿的面条。
正月初八,放生祈福,初八被认为是小米的生日,小米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农作物。根据民间俗谚,如果初八天气清明,今年必是丰收年,但如果这一天多云或是阴天,今年将歉收。在这一天,人们也会放生动物,希望众生在新年蓬勃生长。
正月初九,玉皇天诞,这一天在道观会有大典,普通家庭也会祭祀玉皇大帝。
正月初十,祭石感恩,被认为是石神的生日,在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,石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神仙。在这一天,人们不能搬动任何石头,包括石辊、石磨和草本磨床,不应开山劈石或是用石头造房子,否则作物生长会不利。
正月十一,祭奉紫姑,紫姑是弱势女性的守护神,这天也是岳父招待女婿的日子,很不少地方,这天过后人们便开始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做准备。
正月十二,挑买灯笼、搭建灯棚。
正月十三,继续为元宵节忙碌置办。
正月十四,娘娘诞辰,邻水女神是难产而死女性的保护神,在这一天,人们祭拜这位女神。
正月十五,也叫元宵节,张灯结彩,中国农历新年在这一天达到高潮。大清早街道上就有舞龙舞狮表演,到了晚上一家人一起出去赏月、赏灯、猜灯谜。在这一天,人们要吃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传统小食元宵,象征家庭和睦、团团圆圆。